期货日报网讯(记者刘威魁)做好绿色金融等“五篇大文章”,资本市场有了施工图。日前,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提及,支持广州期货交易所(下称“广期所”)打造绿色期货交易所。

打造“绿色期货交易所”的靓丽名片,不仅是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更是新时代的呼唤。

随着“双碳”目标纵深推进,新能源产业迎来蓬勃发展,与之相关的有色金属材料也快速崛起,尤其是以硅和锂为代表的新能源金属品种,受到了市场前所未有的重视。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作为外贸“新三样”,不仅成为拉动我国外贸的新增长点,也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动能。但在国际锂、硅原料市场上,国内企业的议价能力相对不足,尤其是在碳酸锂的定价上,我国缺乏话语权。同时,受原料价格不稳定、不透明等影响,产业生态平衡面临挑战,引导锂、硅原材料行业有序健康发展迫在眉睫。

期货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及资源配置等功能,能够增强绿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作为国家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广期所自设立之初,便肩负着服务绿色发展、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使命,制定了服务绿色发展的系列品种规划。

成立三年多来,广期所始终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围绕服务绿色发展的特色定位,先后上市工业硅期货和期权、碳酸锂期货和期权、多晶硅期货和期权等三个期货品种,初步构建了新能源金属期货板块的雏形,为“新三样”相关产业稳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例如,2024年中,在西南地区硅厂复工之际,辖区硅厂积极参与工业硅期货安排长期生产计划,部分硅厂通过卖出套保或与期现贸易商基差贸易的方式,将整个丰水期每个月产量按一定比例提前锁定价格,保障了稳定的利润和开工率。据了解,该部分硅厂基差贸易比例约为全年丰水期产量的50%。

此外,碳酸锂期货上市后,有了公开透明的价格指导,我国锂电产业的定价话语权正在逐步增强。最为典型的案例是,在新的供需形势下,境外矿端定价模式发生转变。2023年四季度以来,矿端定价模式从参考历史价格的长单定价模式转变为参考碳酸锂期货价格的倒推定价模式,以往锂矿一般以上季均价定价(Q-1),现在多数转变成以期货价格定价(M+N)。据了解,定价模式的转变大幅降低了锂资源进口成本,有助于进一步增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国际竞争力。

在此过程中,广期所持续强化市场培育,推出减税降费等举措,切实降低企业参与成本。截至目前,广期所开展“新能源·向未来”系列培训活动17期,支持期货公司开展产业培育活动258期,开展会员高管座谈会7场,为产业企业、期货公司和广大投资者提供期货品种和业务的学习平台,服务产业累计投入近1.1亿元。

天道酬勤,功不唐捐。通过广期所的持续努力,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新材料上下游企业加深了对期货市场的了解和认识,逐步关注、参与、运用期货期权工具。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工业硅和碳酸锂产业客户数均超过1.8万,2个品种产业客户日均持仓占比达37%,较2023年增长9个百分点;累计200多家工业硅企业和300多家碳酸锂企业参与交割,累计交割量分别达到72.7万吨和12.5万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末,已有14家晶硅光伏上市公司和66家锂电上市公司发布公告表示将积极使用工业硅、碳酸锂期货工具开展套期保值。同时,期货上市后,新能源新材料领域价格形成机制逐步优化,许多企业纷纷采用“期货+升贴水”的模式开展贸易,有力地推动了新能源、新材料行业与期货市场深度合作,为助力我国新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中国价格也随产业链辐射海外。

一组组详实数据、一个个典型案例,凿凿有据。更是在昭示,期货市场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责任也有能力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短短三年多,就取得如此成绩,也让各界看到了广期所的奋进姿态和发展潜力。市场各方,也对广期所有了更多期待。《意见》提出,稳妥有序推进碳期货市场建设和碳排放权期货研发上市,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碳排放权期货是广期所服务绿色发展的系列规划品种之一。早在2021年,中国证监会就已明确表示,支持广期所加快推进碳排放权期货市场建设。2024年12月,中国证监会副主席陈华平更是在第19届中国国际期货大会上,阐述了碳排放权期货的作用。他表示,适时推出碳排放权期货,可助力完善全国碳市场,更好发挥碳市场引导减排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功能。

从“支持加快推进”到“适时推出”,再到“稳妥有序推进”,表述变化的背后,不仅是期货市场以“时不我待”的赶考之姿谱写“绿色金融”大文章的实干姿态,更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的迫切需要。

随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稳步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制度建设方面的短板日益明显,上市碳排放权期货也被业内视为丰富碳金融产品发展的一个重点领域。近年来,国家和地方相关主管部门均在密切留意和支持广期所碳期货产品的推出。比如,2023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提出,推动广期所积极研发碳排放权、电力等绿色发展类期货产品。2024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更是将“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放在首位,并提出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研究丰富与碳排放权挂钩的金融产品及交易方式。

推动碳排放权期货等更多绿色发展相关品种的研发上市,充实新能源金属期货板块,广期所早已蓄势以待。据了解,近年来,广期所稳步推动碳排放权等战略品种研发,围绕合约规则设计的重难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和实地调研。比如,广期所与清华大学、国家气候战略中心、信息中心、中电联等智库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基于研究成果,广期所编写了《期货市场完善碳定价机制探究》一书,提出了我国发展碳期货的思路,为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更多角度的借鉴和参考。

同时,广期所还与全球部分期货交易所建立了稳定的沟通渠道,探讨品种、业务和技术等方面合作模式。比如,广期所与德意志交易所集团及其旗下欧洲能源交易所(EEX)签署谅解备忘录,并围绕碳排放权产品互挂、数据合作等方面事项定期沟通。

据了解,当前广期所已基本完成碳排放权期货合约制度的设计方案。下一步,广期所将加快丰富完善品种体系,围绕新能源产业链,深入太阳能发电、风能、锂电等储能细分领域,加快上市铂、钯、氢氧化锂等新能源金属期货品种,聚焦绿色发展,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积极推进碳排放权、电力等重大战略品种的研究,持续探索丰富风险管理工具箱。

万里征程风正劲,千钧重任再扬帆。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将全面深化改革推向纵深的关键之年。踏上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的新征程,以广期所为代表的“期货力量”,还会给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注入哪些新活力,值得期待。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