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海关总署公布了2024年全年的油脂油料进口数据。引起市场关注的是,2024年我国进口的毛豆油、棕榈油、菜籽油、葵花油四大成品油脂数量出现了大幅下滑。不过,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油脂油料国产数量增长较快,如大豆、花生、油菜籽、棉籽、油茶籽等产量均呈现出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利于我国油脂油料供应安全。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累计进口四大成品油脂的总量为691万吨,比2023年的985万吨下降294万吨,降幅在30%左右。其中,棕榈油和葵花油降幅较大。据了解,2024年我国进口棕榈油总量约366万吨,比2023年的561万吨下降195万吨,降幅34.8%。分国别来看,2024年我国自印度尼西亚进口棕榈油约244万吨,占比67%;自马来西亚进口棕榈油约121万吨,占比33%。
“2024年及今年1月份我国油脂进口数量、来源地出现较大变化是诸多市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油脂品种自身供需变化的因素,也有主产国进出口政策调整的因素,还有部分国家实施生物燃料新政策的影响。”福建省厦门市食用油脂进口商朱明伟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当前全球油脂油料市场的贸易格局正在重构,其中供应链的重构更为突出,如巴西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大豆进口来源国,其大豆种植面积、单产、产区天气的变化均会对我国油脂油料进口成本、数量形成较强影响。与此同时,全球主要棕榈油生产国的出口政策多变,部分国家不断提高用棕榈油生产生物柴油的比例,令全球油脂油料供应链较为脆弱。另外,地缘政治的不稳定等也对我国进口油脂油料数量的增减形成一定影响,如俄乌冲突令我国进口葵花油、油菜籽数量不稳定。
广东华星油脂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贺才表示,当前全球油脂油料价格、贸易流向、不同品种间的比价关系出现了较大变化,如原来价格低廉的棕榈油已高出豆油很多,紧追菜籽油价格。在此情况下,油脂油料下游产业与市场不得不作出重大调整,如需求终端大幅调整了不同品种油脂的使用比例,反过来也会对进口油脂数量形成影响。
“进口油脂数量出现大幅下滑会不会推高国内市场价格?这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张贺才告诉记者,当前我国油脂油料市场供应充足,价格整体运行稳定,主要得益于国产油脂油料数量的不断增长。
据记者了解,经过多年来的政策支持及多项惠农措施的实施,我国东北地区的大豆振兴取得了较好突破,同时河南、新疆、山东、河北等省份的高油酸花生种植推广十分顺利,长江流域油菜产业的发展更是喜人,如“油稻轮作”模式令油菜籽单产大幅度提高,让我国油脂油料自给率整体回升,可以全面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针对春节后国内油脂油料期货价格的大幅波动,中信建投期货研究所联席负责人田亚雄表示,春节假期期间国际油脂油料价格出现了偏强震荡行情,其中马来西亚棕榈油、美国豆油等均表现较强,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春节后国内油脂油料市场价格。长远来看,全球油脂油料市场并没有重大利多因素出现。现阶段国内油菜籽压榨量不断提高,菜籽油库存高企。因此,短期我国四大进口油脂数量大幅下滑不会对价格产生重大影响,但建议广大投资者对此持续关注。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