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黑色系部分商品面临阶段性供大于求的情况,且价格波动较大。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利用衍生工具规避风险显得尤为必要。“大商所企风计划”应时而生,多年来不断优化项目运行模式,为产业企业尝试应用期货工具管理生产经营风险搭建了实践平台。期货日报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在“大商所企风计划”的推动下,当前越来越多的黑色产业链企业开始利用期货衍生工具合理避险,多方面促进期货与现货市场融合,达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期现结合助力企业避险减亏

华东某能源集团作为全球500强企业,多年来持续深耕黑色产业链,具有现货体量大、业务范围广等优势。该集团旗下的贸易公司主要从事煤炭、矿石、钢材、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贸易。

2023年,焦炭现货价格经历了显著波动。上半年,焦炭价格大幅下跌,焦企利润空间压缩。下半年,随着钢厂利润好转和补库需求增加,焦炭价格震荡上行,但总体价格仍低于年初水平,焦企利润空间仍然有限,整体处于亏损状态,企业经营压力较大。为此,企业主动求变,多次与一德期货等深入探讨期货、期权工具应用策略,在严格遵守风险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通过成功开展焦炭期货套期保值,实现了风险对冲目标。

“该企业处于中间贸易环节,对市场以及价格波动的敏感性高,通过开展期现业务,可以规避企业在经营中所产生的库存价值下跌风险。同时,通过‘期现两条腿走路’,企业进一步扩展了现货贸易渠道,提升了核心竞争力。”一德期货焦炭负责人刘敏楠说。

量身定做风控方案

虽然同一现货领域贸易商的经营模式大同小异,但风险管理理念和对市场行情的判断有较大不同。因此,风险管理方案不能千篇一律,贴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的方案才是好方案。

“现货部门通过分析市场走势以及下游订单情况,采购焦炭现货。合同签订后,期货团队在盘面选择合适的空单入场机会,并根据对后续市场行情的分析研判,及时调整期现策略和盘面下单情况,相当于在期货市场对远期销售价格进行锁定。在下游销售订单形成后,期货部门及时在盘面进行平仓。”该企业相关负责人说。

据悉,在一德期货的指导下,该企业参与2023年“大商所企风计划”,在2023年6月9日签订1万吨焦炭现货采购合同,采购价格为1850元/吨。考虑到当时的市场表现较弱,该企业考虑通过期货工具规避库存价值下跌风险。

2023年6月12日以来,该企业在焦炭期货J2309合约上陆续开仓92手,对应现货9200吨,套保比例为92%。8月10日,现货团队敲定下游订单后,企业在期货上进行平仓操作。最终,该笔业务持仓60个自然日,期现端合并计算后实现了风险管理预期并额外获益132.48万元。

期货工具助力企业实现业务模式多元化

通过参与“大商所企风计划”,该企业进一步积累了期现结合管理风险的实战经验,同时也开启了经营管理的新篇章。据悉,2023年该企业共开展有效套保业务23600吨,期现端合并实现风险管理收益151.82万元。

“我们通过期货工具,帮助企业提前锁定了现货销售价格,规避了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亏损风险,稳定了企业现金流。”回顾此次参与“大商所企风计划”的经历,刘敏楠告诉记者,通过在期货端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企业可以更加专注核心业务,集中精力拓宽上下游渠道,获得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和稳定性优势,也提升了未来参与期货市场和通过期现结合管理生产经营风险的信心。

同时,期货公司较好地扮演了企业风险管理“领路人”的角色。一德期货与该企业密切配合,弥补了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经验和人才团队方面的不足,为企业日后开展更多期现业务奠定了基础。刘敏楠告诉记者,该项目中,企业的期现操作模式在中间贸易环节是很经典的案例。项目开展过程中,一德期货辅导企业在团队建设、策略输出、实际操作等方面解决了很多问题,做了很多尝试,企业相关人员的期货业务能力大幅提升。

套期保值不仅是一种风险管理方式,更是企业发展中的一种战略性决策。合理运用期货工具,可以帮助企业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提升综合竞争力,拓展上下游合作和贸易渠道,实现长期稳定发展。“后续我们会更积极参与期货市场,在现有期现业务模式的基础上,研究探索非标品套期保值,依托风险管理模式的不断完善,进一步扩大焦炭贸易规模。”上述企业相关负责人说。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