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参与龙头企业‘一对一’培训,我们提升了期现结合业务水平。今年会继续加大参与期货市场的力度。”在2024年11月大商所举办的“龙头企业走进交易所”活动中,宁夏英力特经营发展部主任杨尚辉如此对期货日报记者表示。

“龙头企业走进交易所”系列活动是大商所强化龙头企业服务与培育工作的一个缩影。2024年,大商所继续建立健全覆盖龙头企业目标客户在内的多层次、广覆盖、精准化的产业服务体系,其中,以各产业链龙头企业为切入点和着力点,依托“一对一”培训、“龙头企业走进交易所”等服务品牌,面向70家龙头企业开展了近200场“一对一”培训活动,推动相关企业进一步提升了对期现结合管理风险的认识和能力,受到了市场各方的好评。

助新力:

打造龙头企业“一对一”专属服务

产业龙头企业普遍在产业链中占据主导地位,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力。龙头企业的发展战略和业务拓展方向能够引领产业链整体发展趋势,其自身的经营和风险管理情况也能直接影响上下游企业发展。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把龙头企业作为重点服务和培育对象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龙头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大,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数量多,价格波动对其利润的冲击更加显著。龙头企业有效利用期货工具管理好价格风险,不仅可以保障自身稳定经营,而且能够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更可靠的订单和稳定的市场环境,增强整个产业的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引导龙头企业参与期货市场,可以发挥其在行业内的引领作用、核心地位,带动更多中小企业参与进来,进一步促进产业链整体稳健、可持续发展。

为此,近年来,大商所大力推动龙头企业培育服务工作,依托龙头企业“一对一”、“龙头企业走进交易所”等品牌活动和“企业风险管理计划”“产融基地2+1”等实践项目,支持龙头企业应用期货工具管理生产经营风险,在行业内努力塑造“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发展”的期现结合良性循环。

其中,龙头企业“一对一”是近年来大商所打造的龙头企业专属培训品牌。相关期货公司人员介绍,龙头企业参与期货市场面临的问题是多方面、个性化的,部分企业存在管理层对期货工具认识不足、专业人才短缺等情况。要引导龙头企业参与,不仅要有“普适性”的投教工作,更需要走进龙头企业开展“一对一”服务,围绕参与期货市场的痛点难点问题,提供针对性辅导和个性化支持。而这些正是大商所龙头企业“一对一”品牌活动的价值和特点所在。

在中信期货相关负责人看来,大商所龙头企业“一对一”品牌活动的针对性体现在多个方面:培训对象上,大商所精选行业中涉“市”未深,且具有代表性、有影响力、有潜力的龙头产业客户。培训课程设置上,结合每家企业对期货市场的认识程度、参与情况以及人员搭建、制度建设、避险需求等实际情况,定制符合企业成长阶段的培训方案,做到量体裁衣、一企一策。培育形式上,龙头企业“一对一”增加了实地调研的培训形式,不仅可以“在家学”,企业重点人员还能“走出去”,走进期现结合运营较为成熟的企业现场学习成功经验。

“此外,我们还注重培训效果的跟踪和反馈。比如,在为某豆粕贸易企业搭建了研究体系、期货团队、风控制度后,我们持续关注企业在期货实操层面是否严格执行,全程跟进套保开展情况并做好总结分析,为持续巩固和提升风险管理效果提供了保障。”该负责人补充道。

经过精心设计和全程引导,龙头企业“一对一”培训效果已经初步显现。记者了解到,在2024年大商所培训的70家龙头企业中,已有相关龙头企业完成了开户交易,有效建立了期货团队和风险管理制度。

新疆天业营销中心副主任唐刚看来,大商所“一对一”培训为企业迈出参与和利用期货市场的第一步提供了很好的指导。目前,公司成立了期货业务办公室,下一步将加大期货业务研究力度,稳慎操作期货工具,为扩大生产规模保驾护航。

为了让龙头企业“零距离”感受到交易所服务产业、深化期现交流合作的初心和理念,2024年大商所先后组织开展4期“龙头企业走进交易所”活动,为来自农产品、能源化工、黑色板块等27家龙头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介绍相关品种市场运行情况和产业服务举措,就企业风险管理难题、期货业务规划等进行了深入交流,为龙头企业做好期货衍生品业务顶层设计、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提供了有效帮助。

“近年来,化工品价格波动剧烈,我们都期盼期货市场能提供‘避风港’。”杨尚辉在参加2024年举办的“龙头企业走进交易所”座谈后表示,通过参与培训,提高了企业对期货功能作用的认识和实操水平,公司在2025年将加大套保力度,为日常经营注入更多的确定性。

闯新路:

促进“知行转化”,迈出期现结合关键一步

如果说,开展龙头企业“一对一”等培育活动,是为企业深化对期货工具的认知创造了条件。那么,如何将“认知”进一步转化为“行动”,大商所也给出了具体措施。

从2019年起,大商所持续推进“企业风险管理计划”,并于2023年起推出了龙头企业服务专项,聚焦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和一定规模以上的企业等三类主体,支持和引导上述企业参与利用大商所场内期货、期权或场外衍生品进行套期保值。2023年来,已累计有来自20多个省份的40余家龙头企业参与“企业风险管理计划”。

作为国内能源化工领域的大型生产企业,东莞巨正源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参与大商所“企业风险管理计划”龙头企业服务项目,累计开展卖出套保6500吨,有效规避了价格风险,平滑了企业利润。“通过参与龙头企业服务项目,我们进一步理解了开展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的目的是规避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锁定生产成本和经营利润,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该企业相关业务负责人说,未来,公司将不断加强套保团队建设,提高策略操作和行情研判的专业能力,为持续参与期货和衍生品市场打好基础。

此外,大商所于2023年起推出“2+1牵手工程”这一产业培育新模式,由产融基地、期货公司结对组成期现团队(“2+1牵手工程”中的“2”),为意向参与期货市场或应用期货工具不太熟练的产业企业(“2+1牵手工程”中的“1”)提供“手把手”指导,帮助企业迈出期现结合“第一步”。“2+1牵手工程”落地仅两年时间,便有多家龙头企业在内的产业企业主动参与。2024年,河南瑞茂通粮油有限公司、谷实生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越秀农牧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等大型生产和贸易类企业均参与其中。

在交易所、产融基地和期货公司等各方的共同推动下,近年来,国内农产品、能源化工、钢铁、煤炭等产业链龙头企业对期货市场的认知日益提升,相关龙头企业将期货工具主动嵌入日常经营和风险管理当中。以上市公司为例,2024年,1503家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发布了套保相关公告,较2023年增加192家,增幅为14.65%。

作为国内领先的轻烃产业链一体化生产企业,卫星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卫星化学)早在2021年年底就申请成为大商所乙二醇交割厂库,迈出了参与期货市场的第一步,但受限于对期货业务的理解和经验的不足,随后两年只是小规模、试验性地试水仓单操作。2024年起,卫星化学开始以积极姿态全面参与期货市场,深度参与乙二醇、苯乙烯的套期保值和交割业务。

“这几年,我们逐步打通了交易、交割、风险预警、敞口测算、系统注册、决策审批、财务处理等全部期货业务流程。在此期间,交易所开展的各类培育活动对我们影响深远。”卫星化学相关业务负责人对记者表示,通过参与交易所龙头企业“一对一”等品牌活动、实践项目,公司在期货业务上“干中学、传帮带”,从每一笔操作中总结提炼经验,持续健全公司专业化套保体系,为公司在市场风浪中稳健前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记者了解到,近日大商所启动了2025年“企业风险管理计划”,将继续与期货公司或者产融基地联合开展龙头企业“一对一”专项工作,结合龙头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和风险管理需求,深入龙头企业进行“一对一”定制化培训或者组织开展产业调研活动,并通过“实践专项”支持龙头企业开展基差贸易,或直接参与期货、期权品种交易。未来,大商所将持续推进“提升产业客户参与度工程”,与各方合力做好市场服务,多措并举服务龙头企业等产业客户走好期现结合的“第一步”和“每一步”,以龙头企业为抓手,助力全产业链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