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海清算所)与跨境银行间支付清算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跨境清算公司)携手开启了大宗商品现货清算业务的跨境人民币清结算服务,这一举措无疑为市场参与者带来了新的便利。
上海清算所作为国内金融市场的重要基础设施,一直在清算和结算服务领域扮演着核心角色。它不仅为债券、利率、外汇等金融产品提供清算和结算服务,还通过中央对手方的角色,有效降低了市场风险。跨境清算公司作为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的运营者,它的成立和运作,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和平台。
这次推出的“清算通”跨境业务,将为海南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的铜现货跨境交易提供资金清结算服务,这一服务的上线,预示着大宗商品现货市场在跨境支付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对于跨境支付而言,“清算通”跨境业务上线不仅为大宗商品现货市场提供了更为便捷和高效的清算结算服务,也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新的机遇。这一服务预计将对全球大宗商品交易和跨境支付产生深远影响。
“泛糖模式”为食糖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多维度解决方案
“在广西,糖业是一个民生行业,涉蔗人口多达2000万人。因此,大力发展食糖产业具有兴边富农的重要战略意义。”在近期举办的“2024大宗商品市场创新发展大会”上,广西泛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经场分享了农产品产业互联网平台助力广西糖业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与实践,希望能将“泛糖模式”的成功经验推广复制到更多农产品领域。
“食糖产业链产值不大,产业链也相对较短,行业内联系紧密且自成一体,由蔗农、糖企、贸易商及用糖终端共同构成‘糖圈’。”刘经场说,在当地政府的指导下,广西十大糖业集团与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组建了广西泛糖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泛糖科技),以平台化思维深度链接上游蔗农、中游糖厂及下游贸易商、仓储、物流与金融机构等,助力解决我国食糖产业面临的劳动力不足、原料成本高等困境,从流通层面帮助涉糖企业降低购销成本。
泛糖科技从农业、流通两个方面入手,从降低农业种植成本、提升流通效率等方面探索糖业当前发展问题的解决思路,打造“一体两翼”的“泛糖模式”。具体来说,就是以食糖产业互联网平台运营为主体,聚焦糖料蔗种植生产和食糖贸易流通等关键平台的建设和运营,以科技应用创新及金融科技服务创新为“两翼”,助力食糖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和模式创新。
刘经场表示,针对劳动力不足、种植方式落后等问题,泛糖科技提出了三个解决方案:一是建立农业数字化基础设施平台。打造订单合同、农务管理、地块管理、种植管理、种苗溯源等数字化平台,基于地块管理和订单合同的核心数据,在中台层面打通了上述各系统之间的数据流转,实现了“耕、种、管、收”各作业场景的业务协同。二是打造甘蔗“数字农场”。积极探索“科学种植+数字化管理+产业金融赋能”三位一体的数字农场示范基地建设,开展“村屯共建+糖厂合作”“自营+合伙人”的经营模式,采用高标准农田建设、智能农机技术、数字化管理、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探索可复制和推广的先进甘蔗种植技术体系和管理模式。三是搭建“社会化农服平台”,积极响应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能力建设,鼓励有条件的服务主体建设区域性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拓展服务领域和模式”等政策号召,搭建“社会化农服平台”,把数字农场的模式对外复制推广,目前已提供社会化农服面积超过1万亩。
“目前,数字农场的甘蔗长势良好,平均株高超过3米,在不增加种植成本的基础上,亩产比传统种植方式高20%,单产增加1吨左右,3200亩的基地只需3到5个人负责日常管理,大大解决了劳动力不足和种植成本高的问题。”刘经场说。
在流通层面,泛糖科技聚焦现货购销、仓储物流和产业金融服务,打造数字化供应链集成服务体系。利用自身在资源、资金、数据、渠道、人才等方面积累的优势,为客户提供食糖供应链流通关键环节的系统性解决方案,提升食糖流通效率、 降低购销成本。
“产业电商服务平台是泛糖科技数字化供应链服务的主阵地。我们通过打造契合产业真实业务场景的多样化现货购销模式,如现货一口价、品类基差、产能预售等,帮助各大集团的糖厂快速销售产能,使资金尽快回收。同时,也解决了很多中小贸易商的采购难题。”刘经场表示。
“白糖期货以及含权贸易的出现对传统贸易方式带来了很大改变。”刘经场表示,如何利用好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是现货平台企业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为促进期现联动,泛糖科技与郑州商品交易所通过“平台+平台”的模式搭建起期现结合交易平台,创新性地实现了“期货市场定价、现货市场交收”,有效推动了全国食糖统一大市场建设。郑州商品交易所白糖基差贸易泛糖专区于2021年12月27日正式上线。“平台的联动点价、竞争点价功能极大地提升了基差贸易的成交效率。上线后,我们还根据产业实际需求,不断完善平台功能,于2023年10月上线了泛糖专区2.0版本,新增多日点价、定向挂牌等功能,优化保证金收取方式,减轻客户参与基差交易的资金压力。”刘经场说。同时,泛糖电商交易平台目前还给予泛糖专区卖方交收0手续费的优惠。在以上模式创新和优惠举措刺激下,泛糖专区的成交量增长明显,截至2024年10月,泛糖专区累计成交量突破29万吨,成交金额超19亿元。目前,泛糖科技已经连续5年成为郑州商品交易所服务实体经济的产业基地,并且3次获评优秀产业基地称号。
在智慧仓储物流服务方面,泛糖科技以开放式物流平台合作运营的思路,从需求端进行整合,为客户提供综合性储运解决方案。“目前,平台上销售的白糖有1/3通过我们自己的储运平台进行运输,并提供仓单注册、货权转移、质押和物流等相关服务。平台的物流节点基本上能够覆盖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包括华东、华南等主要销区,内陆地区覆盖了湖南、湖北,最远达到了新疆。”刘经场介绍。
基于产业链真实的业务场景,泛糖科技从2021年开始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产业金融服务合作。基于泛糖科技平台的业务数据,推出了蔗糖贷、甜蜜贷、蔗农贷等相关产融服务产品,解决了企业和农户的资金需求。泛糖科技的数字化信息平台为金融机构进行贷后资金管理、货物监管等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截至目前,平台累计授信超9.2亿元,融资突破6.5亿元,服务客户428户。
此外,泛糖科技专注于国内外食糖产业发展情况,构建集糖业资讯、市场调研、产业监测、糖业数据库、会议论坛、专家智库“六位一体”的研究服务体系,为产业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数据和信息支持,赋能产业决策。2021年,泛糖科技的“工业互联网+供应链协同解决方案”入选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案例”;2023年,泛糖科技荣获商务部“电子商务示范企业”荣誉称号。
国内场外衍生品应用场景广阔,掉期产品潜力巨大
在近期举行的“2024大宗商品市场创新发展大会”上,海南国际清算所市场管理部副总监马赛对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历程和衍生工具的应用进行了深入解读。
据悉,1997年我国开始以试点的形式探索柜台衍生品业务。2005年银行间市场债券远期交易推出,标志着我国银行间衍生品市场初步建立。随后4年间,人民币利率互换、远期利率协议、人民币外汇远期与掉期等产品陆续推出。2014年上海清算所推出铁矿石和动力煤掉期的中央对手方清算服务。2018年,大连商品交易所推出了商品互换交易的双边清算业务。2023年,海南国际清算所推出了大宗商品交易清算业务,品种覆盖了钢材、铁矿石、化工等。至此,我国初步建立起包含期货、期权和互换的多元化衍生工具产品体系以及场内加场外的多层次衍生品市场框架,市场发展进入了全新阶段。
在马赛看来,与国际衍生品市场相比,我国场外衍生品市场的业务规模、管理制度、合约类型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我国商品类场外衍生品市场规模仅占全球总规模的1/70。从合约类型占比来看,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呈现截然相反的趋势,国际市场的商品远期与掉期产品规模占比最大,接近3/4,期权产品占比约1/4。而我国的期权规模占比达到77.63%,远期与互换占比不足1/4。这显示出国内远期与互换产品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马赛说。
掉期又称互换,是场外衍生品中最简单的一种产品,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与期货套保相比,掉期产品具有哪些优势?马赛表示:首先,通过掉期产品可以更加精准地进行套保。为降低撮合成本和保持市场的高流动性,期货品种采取标准化设置,难以满足区域化交易需求。而掉期产品凭借其个性化定制的特点,能够满足区域性套保需求。其次,掉期产品可以实现无差别套保。大宗商品品类繁多,目前已上市的期货品种无法满足所有品种的套保需求。掉期产品可采用交易双方认可的现货指数直接交易,高相关性的现货指数能够实现无差别套保。最后,掉期产品便于跨区域交易。现货的贸易半径受贸易商的渠道能力以及区域贸易壁垒限制,掉期产品区域性的灵活设置以及现金结算的特性能够助力企业进行跨区域交易。
近年来,我国场外衍生品市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产品创新力度显著增强,在价格发现、风险管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利于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202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要求“依托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推动发展相关的场外衍生品业务”。2021年1月,经国务院审定的《海南自由贸易港鼓励类产业目录》第85条的“国际现货清算所”、第86条的“相关场外衍生品等的交易、融资、清(结)算”等条款。2021年11月4日,海南国际清算所获得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复设立,被列入海南自由贸易港元年十大先导性项目之一。2023年8月,海南省金融局批复海南国际清算所开展大宗商品掉期清算业务。随后,海南国际清算所陆续上线了钢材、铁矿石、化工掉期产品。
掉期产品拥有广阔的应用场景,推动了我国衍生品市场创新发展。作为现货市场和场外衍生品市场的中后台机构,海南国际清算所推出的掉期产品是对现有期货市场、现货市场运行机制的有益补充和完善,也是多层次大宗商品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海南国际清算所与中国人民大学深圳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国际衍生品研究智库,并开展市场培训、战略研究、市场研究、宣传拓展等工作,携手打造衍生品行业新的生态圈。未来,海南国际清算所还将继续深耕掉期清算业务,完善场外衍生品清算版图。在业务版图上,海南国际清算所将对现货市场的清算需求进行深入研究,拓展大宗商品现货清算业务;依托自贸港建设背景,研究设计跨境清结算等服务,全方位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天津国际电子商品交易中心创新模式正式获批
日前,天津国际电子商品交易有限公司(下称交易中心)申报的创新交易模式正式获批,天津自贸试验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又添加新成员。
依托存量交易牌照建设天津国际电子商品交易中心,是贯彻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建设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相关精神和天津市委、市政府“盘活存量、培育增量、提升质量”部署要求的重要举措。自贸区创新发展局按照与市商务局达成的“商品类交易场所业务创新绿色通道机制”,会同保税区管委会全程孵化辅导交易中心的模式创新,在严守合规和风控底线的基础上,结合半导体电子材料行业的需求,研发了“可信电子仓单、非标预售合同转让”创新模式,该模式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并正式获批。此次获批使得该交易中心成为半导体电子材料与产品领域首个获批该模式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
下一步,自贸区创新发展局将会同相关监管单位、保税区管委会继续做好交易中心的政策赋能工作,支持建设国际半导体电子材料及产品等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提升贸易额及本地结算率,以交易中心发展带动和支持智能科技产业以及信创、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