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知识
苹果树属于蔷薇科,落叶乔木,叶椭圆形,有锯齿。其果实球形,味甜,口感爽脆,且富含营养,是世界四大水果之冠。苹果主要具备以下特点:种植历史久、营养价值高、品种种类多。我国苹果产业发展历程具有以下特点:栽植面积由快速扩张向平稳发展、区域布局由分散发展向优势产区集中发展、产量水平由大小年变化明显向逐年稳步增长发展、种植模式由传统种植向高效集约化发展、出口贸易竞争加剧但近年形势有所回暖。
我国苹果产业链较短,根据消费形式分成了以贸易商为主和以加工企业为主的两条支链,其中鲜果消费为我国苹果消费的主要形式,主要通过各级贸易商对收购的苹果进行分拣、筛选、包装等初级加工后直接提供给消费者实现。
二、产供销情况
1.生产情况
产量及种植面积:苹果、柑桔、梨、葡萄、香蕉是我国最主要的五大水果。近十年来,从各种水果的总产量看,苹果产量远超柑桔、梨、葡萄、香蕉,成为我国五大水果之首。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生产国和消费国,近十年来产量和种植面积稳步增长。
种植区域分布:我国苹果种植广泛分布于25省份,覆盖黄土高原和渤海湾两大优势区域,其中陕西、山东、河南、山西、河北、甘肃等省份是我国最主要的苹果供应地。
主要品种情况:目前我国苹果品种总体上以红富士为主,2015年我国红富士品种的产量约为3000万吨,占全国苹果总产量的70%左右。
2.消费情况
苹果消费总量: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6年至2016年间,我国苹果表观消费量(=产量+进口量-出口量)从2512万吨增长到4262万吨,10年的增长幅度达到70%,消费总量已经达到全球消费总量的一半以上,成为世界最大的苹果消费国。
人均消费水平:随着国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苹果人均消费水平不断提升。由于消费结构的变换以及经济危机导致的需求减少,欧盟、美国等世界强国苹果消费水平不增反降。
苹果消费特点:以鲜食消费为主、季节特征明显、地域存在差异。
3.进出口情况
出口贸易情况:中国鲜苹果出口贸易数量在1993-2015年22年的时间里,经历了稳定增长、快速增长和缓慢下降三个阶段。按照各国和地区鲜苹果进口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将中国鲜苹果出口世界各地的市场划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4国为代表的高端鲜苹果出口市场;以欧盟为代表的中高端鲜苹果出口市场;以俄罗斯、东南亚国家为代表的低端鲜苹果出口市场。我国鲜苹果出口仍然以亚洲市场为主,占到出口总量的85.27%。
进口贸易情况: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苹果进口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进口额则呈现持续增长趋势。我国鲜苹果进口来源国比较集中,2016年中国鲜苹果进口最大来源国前三名分别是新西兰、美国和智利。
三、影响价格因素
1.供需关系
通过对农业部发布的苹果价格分析,2012至2016年间,我国苹果价格呈“过山车”式的涨跌交替的态势。一是2012至2014年间,先跌后涨。二是2015年至2016年间,止涨下行。主要原因是供需关系的不平衡,以及国内消费者对健康果品的诉求日益增长,促进了国外高端水果的进口增加,挤占了国内苹果消费的市场份额。
2.周期性因素
苹果价格波动具有农产品特有的季节性特点。一般来说,由于9月至11月为我国苹果采收期,大量新年度苹果流入现货市场,市场供应增加,批发价格相对较低。12月至来年2月受元旦及春节节日因素影响,市场需求增加,批发价格逐步抬升。3、4月两个月份,机械冷库的苹果集中出库,供应量变大,带动价格下跌。5月份随着机械冷库出货接近尾声,供应量减少,价格有所回升。6月至8月间则为早中熟苹果集中上市时间,价格相对较低,带动苹果批发价格整体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