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视频:烧碱期货介绍】
一、烧碱品种介绍
烧碱学名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俗称火碱,是一种具有强腐蚀性的强碱。
常温下为白色晶体,易溶于水形成碱性溶液,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潮解,吸收二氧化碳发生变质。
烧碱分为液碱和固碱两种。液碱即氢氧化钠溶液,按质量分数可细分为多种型号,其中烧碱期货的基础交割品为32%液碱,替代交割品为50%液碱。固体烧碱形态为片状。按质量分数可分为73%、95%、99%固碱等,含碱量相对液碱更高。
烧碱有两种生产方法,苛化法和电解法。电解法又分为水银法、隔膜法和离子交换膜法。其中水银法污染大,隔膜法能耗较大并且产品质量低,均基本被淘汰。离子交换膜法制烧碱工艺成熟,污染小、单位能耗更低,为我国烧碱工业主流生产方法。
二、烧碱产业链
盐化工产业主体包括纯碱工业和氯碱工业,其中氯碱工业的主要直接产品为烧碱,氯气和氢气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三者以一定的比例同时产出。主要原料均为原盐。
烧碱和纯碱在部分下游需求行业中,可以相互替代,比如氧化铝行业,氧化铝烧结法使用原料是纯碱,而拜耳法使用原料是烧碱。氧化铝行业的需求量占烧碱下游消费的比重29.7%,印染、化纤占比15.9%,化工行业占比约13.7%,水处理占比8.3%、纸浆造纸行业占比8.2%,轻工行业(除造纸)占比约6.5%石油军工和其他等占比17.7%。
三、烧碱的供应
2015年受供给侧改革影响,新增产能投放速度减慢以及落后产能的淘汰与退出,烧碱产能首次出现负增长。2016年起,随着烧碱市场价格上涨以及企业盈利状况好转,整体产能小幅回升,之后的几年间都是稳步增长的趋势。截至2022年,我国烧碱产能为4658万吨,产量为 3980.50万吨。
四、烧碱的需求
2013年-2021年国内烧碱表观消费量呈现增长态势。2015年需求略有下降,一方面是由于烧碱下游氧化铝—电解铝产业链结构优化,对烧碱的需求减少;另一方面是受到烧碱产量下降的影响。2022年我国烧碱表观消费量略降至3701万吨,同比减少1.27%,主要是受出口量大幅增加的影响。
五、烧碱进出口
我国是全球烧碱的主要出口国,进口量长期维持低位。2022年,我国烧碱进口量为0.89万吨,出口量为324.77万吨,出口量较2021年增长118.88%。
我国烧碱出口长期以液碱为主,但是由于固碱运输的便利性,且仓储费更低,2018—2019年国内固碱出口比例明显提升。2021年和2022年,海外液碱供应较为紧张,国内液碱出口量大幅增加,固碱出口比例下降。
六、价格影响因素
影响我国烧碱价格的因素很多,主要为供需关系、生产成本、社会库存、环保因素和宏观调控政策等。
1. 供给和需求
烧碱的供给和需求是由烧碱及其下游行业的产能和开工率决定的。液碱和固碱的生产集中地和生产企业各有不同,但在下游应用上区别不大。
2. 生产成本和氯碱平衡
氯气及烧碱是同一生产流程中同时生产的两种化工产品,若出现一种销售情况不佳,很有可能出现胀库的风险,对氯碱企业整体开工负荷带来影响。
因此在考虑企业生产成本,也就是原盐和电价的同时,还得考虑液氯产品的销售情况。
3. 社会库存
生产企业会根据库存来调节生产,贸易商会根据库存来调节进出货频率,下游企业根据库存调节进货频率。
较高的社会库存势必将压低烧碱的价格;社会库存紧张使得贸易商和下游企业抢货而抬高烧碱价格。
4. 环保因素
2015年以来,环保政策越来越严厉,由于环保政策对供求两端的影响在时间上和力度上有所差异,导致供需两端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强,可能造成烧碱价格在短期内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
5. 宏观调控政策
相关政策因素主要包括国家及行业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如税收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等。此外,电价政策和运输政策也会对烧碱价格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