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后,玻璃期货和现货价格持续走弱。玻璃期货主力合约较1月高点累计回落近200元/吨,河北沙河玻璃厂家5mm大板出厂价较近期高点回落40~75元/吨,期货升水现货幅度显著收窄至近乎零元。玻璃行情缘何如此弱势?后市是否还有期待空间呢?
当前玻璃价格背后的博弈
玻璃生产具有连续性特点,而春节假期前后,其需求水平处于年度低位。春节期间玻璃企业库存累积,这是玻璃行业的季节性规律之一。近期主力合约对现货升水幅度收窄,反映出市场对玻璃供需形势的判断从乐观转向悲观。
平板玻璃约80%的需求与建筑领域相关。建筑领域对玻璃的需求可进一步细分为新建商品房、老旧小区改造与城市更新,以及室内装修(如制镜、玻璃门窗、隔断淋浴房等)。从深加工企业的角度看,上述领域的玻璃需求可分为工程订单和家装订单,两者需求特性差异显著。工程订单具有规模化特点,但订单周期长、利润薄;家装订单则呈现差异化,规模小、订单周期短,且回款和利润有保障。
近年来,新建商品房竣工环节对玻璃的需求出现一定比例下降,回款不畅也一直困扰着深加工企业。经过多轮博弈,玻璃深加工企业逐步掌握了对下游工程订单的主动权。如今,玻璃深加工企业手中工程订单的预付款比例逐年上升,甚至要求下游预付全款。与前些年预付定金即可确认加工合同的情况相比,下游企业资金使用效率明显下降,玻璃深加工企业的订单天数同比下滑也在情理之中。在存量房对玻璃需求占比提升的背景下,部分深加工企业从周期长、回款难的工程订单加工,转向小快灵且有利润的家装订单,使当下深加工行业平均在手订单天数,不能简单与前几年相比较。
下游市场需求仍具韧性
春节前后玻璃需求较弱,那这种情况会持续下去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玻璃需求与存量房市场紧密相连,家装订单的总体规模越来越大,这使得玻璃需求始终具有韧性且值得期待。通常,春节前后悲观预期被消化的越充分,小阳春行情上涨就越强劲。2021年和2023年同期的行情表现便是很好的例证。
2021年年初,盘面调整稍早,当年1月中旬行情跌破1700元/吨后,下游补库启动,并延续至春节前后。3月初,市场对中下游持续补库后的库存后续去化情况有所担忧,行情再度调整,但玻璃原片企业库存总体维持低位运行,给市场注入了信心。在竣工需求持续向好预期的推动下,现货价格稳步攀升,这一态势延续至4月中旬,随后在下游需求旺盛的带动下持续拉升,2105合约于交割月突破2800元/吨。随后的2109合约延续了2105合约的强劲上涨势头,创出3163元/吨的历史高峰。仅看玻璃2105合约,春季行情波动区间超1100元/吨。
2023年年初,房地产及经济整体形势向好预期升温,玻璃期现价格于元旦前后呈现稳定上扬趋势,主力合约价格从1400元/吨以下攀升至1700元/吨上方。春节过后,玻璃企业库存有所累积,同时深加工企业回款不佳的消息严重影响市场情绪,春节后第一个交易日期货盘面大幅回落。玻璃产业链上下游对房地产市场及玻璃需求前景判断趋于悲观,期货盘面跌势延续至2月底,价格回落至1500元/吨附近。3月之前,在高库存压力下,企业为避免库存再度累积、生产资金被进一步占用,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玻璃。3月起,生产企业库存连续去化,极大地改善了玻璃企业的经营环境,库存偏低的湖北地区玻璃出厂价率先止跌回升,随后价格涨势向华东传导,进而影响华北、华南市场,最终扩散至整个国内市场。FG2305于交割月突破2000元/吨关口,当年春季行情波动区间超500元/吨。
春季行情启动条件已具备
从宏观层面来看,国内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更加稳固。
供应方面,在上一年度行情重压之下,玻璃行业产能自发调整。春节前,浮法玻璃日熔量最低降至15.6万吨,春节后回升至15.8万吨,仍处于近五年低位。2月1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化解重点产业结构性矛盾政策措施,会议指出,要优化产业布局、强化标准引领、推进整合重组,推动落后低效产能退出,增加高端产能供给;要优化市场监管,加强行业自律,共同维护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秩序。
需求方面,1月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推进城市更新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推进城镇老旧小区、街区、厂区和城中村等改造,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完善城市功能,修复城市生态系统,保护和传承城市历史文化。
库存方面,上周重点监测省份生产企业库存总量5527万重量箱,较前一周增加209万重量箱,增幅3.93%,库存累积速度显著放缓。其中,主要产地之一的河北玻璃企业原片库存453万重量箱,处于近十年同期低位。
利润方面,产能占比过半的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玻璃生产线已连续亏损三个季度,以煤和石油焦为燃料的生产线去年四季度摆脱亏损,近期维持低利润运行。
综上所述,玻璃行业运行平稳,小阳春行情可期。当前玻璃期货市场过度计价悲观预期,价格回落至偏低区间,有利于下游备货。玻璃深加工企业宜积极把握逢低买入套保机会。
(作者单位:方正中期期货)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