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后,玻璃期货价格下行明显,主力合约FG2505跌破1300元/吨,截至周五夜盘收市,报1271元/吨。据期货日报记者统计,假期后玻璃期货价格下跌近100元/吨,跌幅超7%。如此弱势表现,远超出市场预期。
“每逢春节,玻璃累库为季节性现象。此外,去年玻璃供应端较高位下降较多。假期后玻璃价格出现大幅下跌,这是市场没有预料到的。”中信建投期货能化高级分析师胡鹏说。
记者观察期货盘面发现,周四玻璃期价大幅下挫,夜盘时主力合约FG2505一度下探至1253元/吨,创近5个月以来新低。对此,受访人士普遍认为,玻璃期价重心持续下移主要是受累库和悲观预期的影响。
“2022年以来,国内房屋开工面积大幅下降,竣工面积也呈现下降趋势。新开工面积尚未企稳,竣工面积难言乐观,造成玻璃需求端较为悲观。”胡鹏称,假期后玻璃价格走弱的关键因素在于库存压力。受房地产行业下行拖累,今年以来玻璃需求同比呈现下行趋势,而供应端出现企稳甚至回升的迹象。当前,近15.7万吨的玻璃日熔量高于需求。
与假期前库存压力不大相比,假期后玻璃企业库存压力明显上升。春节期间玻璃库存大幅增加,玻璃生产企业库存增加84万吨,至301万吨,本周库存继续增加15万吨,至316万吨,同比增加约20%。胡鹏表示,春节期间玻璃库存大幅增加,增幅为自2021年以来春节期间累库之最。需求预期偏弱的背景下,库存大幅增加,是对玻璃价格明显的利空。
关于玻璃的库存压力,光大期货资源品高级分析师张凌璐持同样看法。她认为,后期如何化解库存是玻璃市场重点关注的因素。
“现货端,假期后多家玻璃厂以涨促销意愿较强,全国浮法玻璃现价重心持上移趋势;期货盘面整体是对弱现实的体现。”新湖期货分析师王婧茹表示,当前玻璃市场主要矛盾是,虽然日熔量处在历年同期低位,但需求端为期货盘面的主导逻辑,即受房地产竣工下滑拖累,叠加节后下游复工缓慢,当前行业整体呈现供需双弱的格局。
玻璃需求复苏进度偏慢。百年建筑调研数据显示,截至2月13日(正月十六),全国13532个工地开复工率为23.5%,农历同比减少16.38个百分点;劳务上工率27.5%,农历同比减少10.53个百分点;资金到位率35.0%,农历同比减少6.61个百分点。当前,玻璃深加工企业订单天数处于低位,同比是下降的。
据王婧茹介绍,近年来,玻璃行业下游加工厂复工整体较晚,一般在元宵节后复工会陆续增多。市场需关注后续复工后,加工厂补货能否带动玻璃有效去库。目前,玻璃行业内库存压力主要集中于中游环节。上游厂库情况,华北地区库存相对最小,南方(尤其是主销区)库存压力相对较大。
胡鹏认为,主导玻璃市场后期的关键因素在于需求能否回升或供应能否继续下降。目前玻璃的日熔量较需求小幅过剩,且中游库存较高,下游预期偏弱,预计近期库存仍将高位运行,难有明显去库。若玻璃价格进一步下跌,玻璃日熔量进而再下降的话,后期库存或小幅下降。
“当前下游开工尚未恢复至正常水平,且出现复工不复产情况,对原片玻璃消耗能力较弱,导致短期玻璃供需压力较大,偏弱状态一时难以扭转。另外,地产竣工面积处于近几年同比最低位的情况,市场早已消化,且在前两年的期价走势中有所体现。节后玻璃累库、下游复工晚也在节前预料之中,节后只是将以上悲观预期兑现。”张凌璐表示,基于此,玻璃期价可能属于超跌。在3月初两会政策预期、地产企业债务化解预期、“金三银四”需求旺季预期下,玻璃行业可能迎来去库周期,市场情绪或将得以修复。
胡鹏也认为,需求端进入政策博弈阶段,但实质性改善有限。短期玻璃基本面难有明显改善,上游企业可以关注卖出套期保值机会,直至供应继续下降、供需回归新的平衡。
谈及后期玻璃市场关注的重点,王婧茹提出了三点:一是需求恢复进度,加工厂复工及终端地产复苏程度,主要体现在建筑工程需求、新房及二手房装修带来的玻璃需求;二是在弱现实、行业利润较差的情形下,玻璃厂产线是否能进一步冷修,从而进一步减量,以缓解库存压力;三是重点关注宏观政策动态,今年两会或从政策端加码以提振需求。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