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部分化纤聚酯龙头企业陆续发布年报预告,称报告期内价差收窄、加工费收缩,预计将导致2024年业绩下滑。其中,受聚酯瓶片新增产能集中投放影响,行业竞争加剧,行业平均加工费较上年下降30%以上。低加工费使得聚酯产业企业勤修内功,在降本增效上下足功夫。其中,期现结合为聚酯企业在产业弱周期中筑起了“护城河”,成为聚酯产业企业应对低加工费的利器。
加工费处于低位聚酯企业面临大考
近年来,随着我国聚酯产业的快速发展,产能大幅扩张,全产业链利润呈现逐步收缩的态势。
厦门国贸化工有限公司聚酯部总经理陈思妍对期货日报记者表示,从2018年开始,聚酯进入大投产周期,与之对应的是PTA价格波动显著缩小,聚酯加工费经常维持在较低水平,下游聚酯厂家的盈利空间较2018年之前明显缩小。
事实上,聚酯产业链进入低加工费周期,整个行业的利润空间被压缩,是近年来行业发展的显著特征。这背后反映出产业供需格局、成本结构和竞争模式的变化。
“产业链的国际化程度比较高,国际贸易摩擦、地缘政治变化等因素延长了低加工费的持续时间。”厦门国贸石化有限公司化工部总经理洪伟煌表示,在他的印象中,过去PTA加工费在800~1000元/吨,如今长期维持在300~500元/吨的低位,甚至阶段性跌破现金流成本线(200~300元/吨)。涤纶长丝和短纤、瓶片的加工费同样下滑,依靠规模效应维持生产。
“随着经营压力加大,陆续有产业客户退出市场。头部企业凭借成本优势保持高开工率(80%以上),但中小装置频繁停车检修。”洪伟煌举例说,2022—2023年国内PTA行业产能利用率约为70%,部分老旧装置被淘汰。
“产品加工费的兑现是生产企业经营的根本。”浙江明日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聚酯部商品经理朱建威表示,低加工费下,生产企业陷入开与不开的两难境地。开工受限还会造成生产经营成本的增加以及设备、人员的浪费。对贸易企业来说,低加工费降低了聚酯产品分销的价值,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一定挑战。
“加工费持续处于低位,聚酯产业链企业面临的经营压力增加。”洪伟煌表示,在此情况下,企业要主动进行风险管理,提高经营的灵活性,降本增效,主动出海拓宽销售和投资渠道,在去产能的大变局中生存下去。
对此,逸盛石化有限公司研究中心副总经理吴良均也表示,企业要做好长期规划,向内练内功、提升竞争力,对外要市场、寻找新的发展机遇。“只有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才能免于被淘汰。这需要企业在成本控制、风险管理、资金管理、产业转型发展等方面积极应对。”他说。
风险管理需求迫切期货市场化解难题
低加工费情况下,聚酯企业风险管理的需求更为迫切。PTA、短纤、PX、瓶片期货的推出,为聚酯产业企业提供了丰富的风险管理“工具箱”,可以更全面地管理产业链各环节的风险。
吴良均表示,聚酯产业企业可通过期货市场锁定加工利润,减少原材料价格波动对生产成本的影响。例如,企业可在签订订单的同时,利用PTA期货锁定原料成本,从而稳定加工利润。这种策略在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和加工费收缩时尤为重要。
此外,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为企业提供了远期价格参考,帮助企业在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环节规避风险。例如,瓶片生产企业可以通过买入PTA期货合约,锁定未来的原料成本,避免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成本增加。
此外,企业还可以将符合标准的聚酯产品期货仓单作为质押物,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在企业资金周转面临较大压力时,仓单质押融资可以为企业提供便捷的融资渠道,帮助企业及时获得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和生产。”吴良均说。
“在低加工费周期,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一方面,企业通过期货市场拓展销售渠道,更好地消化产能,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强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企业在期货市场采购原料时,也可以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选择更合适的采购时机和价格。”吴良均告诉记者,期货市场的交割制度保证了原料质量和供应的稳定,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生产需求,灵活选择实物交割或在合适的时机平仓获利,优化采购流程,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
洪伟煌表示,期货市场还可以帮助企业解决库存管理的难题。“2024年12月,面对快速累库的局面,国内某短纤企业犯了难。对该企业来讲,传统模式是低价销售现货库存,先把库存降低到正常水平。”洪伟煌表示,短期看这种做法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库存压力,但会对短纤行业的加工费带来冲击,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为此,厦门国贸石化有限公司提出可以通过基差采购(卖方点价)消化库存。据洪伟煌介绍,该短纤企业春节期间积压了约1万吨库存,春节后快速移库到交割地,缓解了库存压力。“此举的核心是将短纤企业的库存压力后置,避免在市场情况不理想时做出错误的选择。同时,卖方点价的形式也为后期卖出相对理想的价格提供了可能。”洪伟煌称。
灵活对冲风险 “期货+期权”模式受青睐
记者了解到,当前,期货、期权等成为企业锁定加工费、规避风险的重要工具,“期货+期权”的组合模式受到聚酯企业的青睐。
“在应对低加工费的具体操作中,PTA企业可以采用原料与产品套保组合。”吴良均介绍,PTA企业可以根据排产周期,在盘面上买入相应的PX期货合约、卖出相应的PTA期货合约。
此外,企业也可以利用期权与期货组合。“如果企业有PTA库存,可以根据建库价格,卖出相应的看涨期权,收取权利金;若触发行权,可获得相应的盘面空单,锁定库存价值。”吴良均表示,如果从期货盘面购买相应的PTA原料,可以通过测算合适的聚酯利润,进行买入套保操作,或者卖出看跌期权获取权利金;若触发行权,获得相应的盘面多单,锁定采购成本。如瓶片贸易商年前大量备货时,可买入看跌期权为库存上“保险”,同时卖出虚值看涨期权,缓解资金压力。
近年来,套保、后点价、加工费模式在实际交易中占比明显增加。朱建威表示,企业积极利用期权,利用卖权盘活部分库存,保障了收益,稳定了生产经营。
据他介绍,A聚酯企业在采购PTA时,除了合约部分,现货基本采用“先用后定价”的基差后点价模式。这种模式能够有效规避极端行情带来的风险,同时允许企业根据市场情况灵活锁定价格。然而,随着加工费的进一步压缩,企业需要更灵活的对冲策略。
为应对低加工费局面,A企业采购人员引入了“后点价+期权”的模式。
“在后点价获取一定收益的基础上,该企业拿出部分利润买入看跌期权。”朱建威表示,如果市场价格继续下跌,企业可以通过期权获得额外收益,进一步降低成本。“期货+期权”模式为企业提供了更全面的风险管理方案。
在实际的贸易过程中,通过期权与贸易的结合,聚酯企业往往能够更好地完成套期保值。近年来,PTA长期加工费维持在500元/吨以下,越来越多的PTA工厂参与到含权贸易模式中。
“含权贸易已经成为PTA工厂销售的常见模式。”陈思妍介绍,2024年下半年,部分PTA工厂销售远期现货,并且卖出5500元/吨的看涨期权给贸易商。“需求的疲弱使得2024年全球炼油装置的利润率下降,PTA价格支撑随之走弱。另外,在聚酯减产预期下,市场供需矛盾加大,PTA价格阶段性下跌。最终在交货的时候,PTA工厂获得了期权收益并完成了现货销售任务。”她说。
适时调整策略合理利用期货衍生品
“市场不存在长期有效的一招鲜模式,市场最大的不变就是变化。”洪伟煌表示,聚酯企业现在面对低加工费周期,核心还是要关注加工费的变动,以及什么时候需要锁定加工利润、稳定生产负荷。同时,在利用期货衍生品方面,企业需要动态运用相关工具,根据短中长不同周期的经营诉求,合理搭建套保框架,同时根据市场结构以及宏观变化实时调整对冲的合约和工具。
“聚酯企业要对目前行业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有充分的认知,对产品所处的周期及行情波动做好预期管理。生产企业的本质就是获取合理的加工费,利用期货期权工具对加工费进行锁定,保证生产的平稳运行。同时,生产企业可以与期现商进行加工费模式合作,发挥各自长处。”朱建威称。
陈思妍认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聚酯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工具。“通过加强市场信息收集以及行情研判,为企业制定生产经营策略提供相应的参考。”她说,聚酯企业应当利用好期货期权工具筑成的“护城河”,在产业弱周期中“静待花开”。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