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美国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加征10%的关税,此举迅速引发了国际社会和美国国内广泛的反对浪潮。2月4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表示,经国务院批准,自2025年2月10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其中,对煤炭、液化天然气(LNG)加征15%关税;对原油、农业机械、大排量汽车、皮卡等商品加征10%关税。

受访专家普遍认为,中国从美国进口原油和LNG没有贸易黏性,国际油气市场供大于求,中国拥有众多可选择的替代供应源。因此,此轮中美贸易摩擦的直接影响预计是改变美国油气出口流向。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从美国进口原油963.97万吨,占同期进口总量1.7%,位居中国原油进口来源国第11位。2024年中国从美国进口LNG 415.84万吨,占同期进口总量5.4%,位居中国LNG供应国第5位;进口金额171.80亿元,平均每吨约4131元。

能源问题专家刘满平指出,中国油气进口来源地主要是中东、中亚、东南亚、俄罗斯等,美气竞争力不大,占比较低。在当前全球油气市场供应相对充足的条件下,中美互加关税对全球油气市场影响不大。象征意义更浓,为后续谈判埋下伏笔。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能源经济与金融研究所所长郭海涛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来看,全球原油和LNG供应相对充足,此次对美国原油和LNG加征关税,国内原油和LNG进口企业可能转向寻求增加其他国家进口量,但不论是原油还是LNG,进口总量并不算多,因此影响有限。

“对企业而言,如果价格合理,他们将继续进口,若价格不具优势,则可能减少进口量,但并不会完全停止不进口。因此从整个市场大环境来看,这一变化并未造成显著影响。同时,对于美国来说,加征关税后可能会导致其出口地区的分布发生变化和流转。”郭海涛坦言。

金联创高级原油分析师奚佳蕊则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中国对美国原油进口加征关税,将导致购买成本上升,国内原油进口企业采购热情可能会有所降低。”

加征关税可能会加速国内企业寻求其他能源供应来源,但供需市场总体来说不会有大幅波动。俄罗斯、中东、非洲等地区的能源出口国可能会因此受益。

卓创资讯天然气分析师冯海城强调,由于我国天然气的三大供应来源非常稳健,对美LNG加征关税对国内天然气供需造成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但对相应的进口企业而言或将带来成本升高风险,企业或可通过转售、换货或顺价方式积极应对。短期影响将主要集中在持有长协合同的企业层面,长期影响还需观察关税政策延续性。

针对此轮中美关税博弈,国际能源及大宗商品价格评估机构阿格斯对《中国能源报》分析称,中国对美原油加征10%关税,美国原油价格优势将被削弱,同时将进一步拉大美国原油与其他竞争油种的价差,削弱其在中国市场的经济性。这一举措预计将降低中国炼厂采购美国原油的意愿,转向中东或其他地区原油供应,以优化采购成本。中国对美LNG加征15%关税,预计将引发全球LNG贸易流向变化,推动区域市场重组。中国LNG进口商或将优先考虑非美国LNG进口,并将其合约内美国LNG资源重新配置到其他市场,以规避新关税带来的额外成本。同时,与投资组合公司签订合约的进口商也可以选择与卖家谈判,使其用非美国LNG货物来履行对中国的交付义务。但此举可能会给卖家带来额外成本。

(文章来源:中国能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