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全球主要产区减产影响,国际咖啡豆期货市场一路走高。近期,阿拉比卡咖啡期货价格在美国纽约洲际交易所(ICE)一度触及348.35美分/磅的高点,创下47年以来的新高。数据显示,仅在2024一年内,美国ICE咖啡期货年内累计涨幅就达到约70%。

咖啡期货市场是咖啡现货市场的风向标,作为全球咖啡定价中心,美国纽约洲际交易所的咖啡期货上涨会影响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各个市场。原材料价格上涨会给下游带来哪些连锁反应,以及多大程度上影响终端的咖啡价格,引发业内广泛讨论。

多位采访对象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咖啡豆上涨潮何时会停止尚不清晰,但中国的咖啡市场已经进入一个全方位、多维度的竞争节点,不仅考验大型企业供应链的韧性和研发能力,也迫使中小企业追求差异化转型。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虽然全球咖啡价格上涨给市场带来压力,但对中国咖啡产业而言,这可能是一个提升和发展的机会。随着云南、海南等地咖啡豆种植向精品化转型,国产咖啡豆的发展潜力将进一步凸显。

全球咖啡豆供需失衡

“当前咖啡的消费需求正在快速增长,与供应端因气候及其他因素受限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加剧全球咖啡豆市场的供需失衡。”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指出。

从供应端来看,咖啡豆正在面临减产困境。国金证券研究报告显示,全球超过70%的咖啡豆产自巴西、越南、哥伦比亚、印度尼西亚和埃塞俄比亚这5个国家。然而,近期这些主要产区的极端天气条件,导致全球咖啡豆库存紧张,价格随之飙升。

不仅如此,据国际咖啡贸易商Volcafe预测,上游2025—2026年度,全球咖啡豆产量预计将出现850万袋的短缺,如果成真,将会是咖啡豆连续第5年出现供应短缺。

相关资料显示,咖啡树的生长周期较长,新种植的咖啡树需要将近5年才能成熟并开始结果。这意味着,即使现在开始大规模种植,咖啡供应的恢复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预计咖啡价格在未来3—5年仍将保持高位。

但同时,对于咖啡的消费需求却有增无减。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与黑峪投资联合发布的《中国咖啡产业报告2024》显示,中国咖啡消耗量在近10年内增长了167%。

对此,广科咨询首席策略师沈萌表示:“在新一季的咖啡豆收获并正式进入市场之前,由于供需失衡导致的价格异常现象将持续存在,且暂时不太可能得到改善。”

咖啡豆国际期货价格一路飙涨,也带动云南咖啡豆的价格水涨船高。云南省咖啡行业协会会长李晓波表示:“云南产地的生豆价格确实在近年来有所增长,目前一级生豆的价格在52元/公斤左右浮动,而2024年同期为32元/公斤左右。国际咖啡期货价格上涨对云南的种植户来说有利好影响,能吸引更多关注,还能提高当地种植户的种植意愿。”

对于咖啡豆价格后期走势,中信期货分析称,咖啡豆期货一直是全球最投机的商品之一。从季节性周期规律来看,咖啡期货价格具备急涨缓跌的特性,咖啡现货最高价往往出现在每年1—2月份。花旗集团也将2025年咖啡价格的基本预测上调12%,并认为恶劣天气后巴西作物的健康状况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行业总体或陷入结构性产能不足。

国内影响有限

虽然咖啡豆上涨已经影响到下游部分国际品牌,如日本咖啡品牌味之素AGF、星巴克韩国公司等近期宣布了价格调整计划,但国内市场暂未受到显著影响。库迪咖啡、瑞幸咖啡、挪瓦咖啡等品牌在回应媒体时均表示,对于此次咖啡豆涨价风波并未受到影响。记者向上述企业求证,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业内认为,在中国市场,咖啡豆价格的上涨对大型连锁品牌影响有限,因为这类品牌通常有较高储备及多产地采购策略。比如瑞幸咖啡和巴西方出口投资促进局签订了2025—2029年24万吨咖啡豆采购协议,保障了瑞幸咖啡在咖啡豆上的稳定供应。此外,有瑞幸咖啡加盟商透露:“近日瑞幸向加盟商发出下调原料供货价的通知,其中咖啡豆价格据称整体降幅达16.8%,自2025年1月1日起生效。”

库迪咖啡首席策略官李颖波近期公开回应称,咖啡豆之类的主要原材料战略储备充足,通过自建供应链体系保障高品质原材料的稳定供给,公司没有任何涨价计划。此外,库迪咖啡将坚持9.9元价格策略。

江瀚表示:“头部咖啡品牌通过长期供应合同锁定采购价,并利用期货对冲机制稳定成本,缓解原材料波动风险。企业库存策略则进一步延缓价格传导,即咖啡豆涨价时,优先消耗库存缓冲成本压力,避免立即转嫁消费者。同时,终端调价需权衡市场竞争与消费接受度,通常滞后于原料上涨。这种时间差使企业可逐步调整定价策略,减少市场份额流失风险。”

此外,咖啡品牌的主要成本并非咖啡豆,国金证券此前推出研报指出,以一杯星巴克大杯拿铁为例,咖啡生豆成本仅为1元多,即使加上烘焙成本也仅为3元多。相比之下,租金成本(占比超过25%)和人力相关成本(占比接近30%)才是决定咖啡价格底线的关键因素。可见,咖啡豆价格上涨或对咖啡品牌影响有限。

目前,记者在社交媒体上看到部分咖啡烘焙商及独立咖啡店店主发布涨价声明,称“迫于原料成本飙升带来的压力需要对产品进行涨价”。

食品及餐饮行业分析师林岳认为,咖啡豆价格创历史新高的确对咖啡行业有影响,但头部品牌因为需求量大,所以抗风险能力相对强一些。若咖啡豆供应持续紧张,咖啡市场或面临结构性调整,中小咖啡店需以差异化破局:通过门店升级、产品创新、社群运营、文创开发及跨界联名等策略强化核心竞争力,构建品牌护城河以应对行业变局。

国产豆市场潜力凸显

“因目前咖啡企业多采用进口原料,在此节点之下,国内咖啡企业正在面对咖啡豆涨价带来的经营成本上升的难题。”朱丹蓬表示,“实际上国内云南、海南等地也有咖啡,并已经在各大咖啡巨头的帮助下步入了规范化、规模化发展,未来随着国产咖啡豆品质的提升,对于咖啡企业的成本控制和咖啡价格企稳都有正向帮助,目前国际咖啡豆价格虽将进一步飙升,但也为国产咖啡豆提供了更大增长空间。”

事实上,近年来云南咖啡产业已历经从粗放型小作坊(以低端速溶原料为主)向精品化、规模化转型,现已成为中国核心咖啡产区。据云南省商务厅相关数据,云南省种植咖啡115万亩,咖啡年产量占全国的95%。

此外,有越来越多的国内国际品牌将目光瞄准云南产区。红餐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目前在云南设站收购的品牌有星巴克、雀巢、Manner Coffee等,委托中间商的咖啡品牌则有瑞幸咖啡、蓝瓶咖啡等。2022—2023年上半年,推出云南咖啡豆产品的咖啡品牌数量较上一年半有所增加,而咖啡品牌采用云南咖啡豆的新品上线频次也在加快。

在江瀚看来,云南咖啡豆的快速普及对缓解咖啡豆价格上涨对国内咖啡市场的影响有着积极的意义,“随着云南咖啡产业的发展,云南咖啡豆自给自足供应市场的可能性不断上升。云南咖啡豆可以为国内咖啡企业提供更多的原材料选择,一方面,可以替代部分进口咖啡豆,减少对进口咖啡豆的依赖;另一方面,云南咖啡豆产量的增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全球咖啡豆供应紧张的局面,从而对稳定国内咖啡市场价格起到积极的作用。”

除了更换原料产区之外,林岳认为:“面对原料价格上涨,咖啡品牌应回归产品本质竞争力,而非陷入价格内耗。原料价格波动存在周期性,高价阶段反而成为行业良性发展的契机,企业可借此优化供应链、创新产品线并提升品质壁垒,为长期竞争夯实基础,推动市场从低价竞争转向价值升级。”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