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带——走进大商所交割库》系列视频用生动的画面全景式展现大商所主要品种的交割现场,介绍交割制度设计理念,展示期货交割流程,让我们又一次把目光聚焦在交割这一期货市场最基础的制度。交割是期货市场存在的基础,交割制度设计合理与否关乎期货市场功能能否有效发挥。为了贯彻“服务面向实体经济,创新紧跟市场需求”的工作理念,多年来大商所创新推出厂库交割、集团交割、品牌交割等多项交割制度,以交割为纽带密切期货与现货联系,为企业参与期货市场创造便利条件,有效发挥交割库的资源配置作用,为期货市场功能发挥提供强大保证。
交割质量标准:紧跟现货产业变化
伴随着现货市场的发展、贸易环境的改变,现货贸易中主流的产品标准在不断变化调整,这就要求交割标准也要随之变化,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现货贸易格局。纵观系列短片介绍的8个品种,在交割制度设计上,大商所都在动态调整交割标准,确保交割品的质量符合市场主流需求,能够在市场中顺畅流通。
红褐色的铁矿石被整齐地堆放在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已完成仓单交割,正等待买家提货。铁含量是决定不同种类铁矿石价格的关键因素。2013年铁矿石期货上市之初,大商所将标准交割品定为铁品位62%的铁矿石。
然而,矿产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经过多年开采,矿山整体发货品质有所下降。2020年后,受国内外市场多重因素影响,铁矿石价格持续上涨。大商所立足国家保供稳价大局,结合钢铁产业的发展,认为62%的铁品位已经不符合市场实际,在2021年5月将标准品铁品位从62%下调至61%。此外,为扩大可交割资源,大商所还允许铁品位56%以上的铁矿石参与交割,并以质量升贴水为主,对不同铁品位的铁矿石设置了升贴水,为身处矿价波动周期的企业提供有效的价格信号和避险工具。
不仅是铁矿石,对于那些上市已久的商品期货品种,大商所也会根据现货市场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交割标准。例如,在黑色系商品中,焦炭的交割标准品已经从国产一级焦炭调整为市场主流的准一级焦炭。此外,玉米期货作为上市20年的品种,大商所对其交割质量标准先后进行了4次优化调整。
除现货自身差异所带来的价格变动外,不同交割品牌也会对价格产生较大影响。据大商所工作人员介绍,现货市场中非主流品牌和主流品牌之间存在较大的价差。因此在期货设计中如果不规定交割品牌,很可能造成非主流品牌低价大量冲击交割,影响期货功能发挥。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大商所自2016年起在聚氯乙烯期货上引入品牌交割制度,将产能产量达标、市场接受度高、质量稳定的市场主流品牌认定为期货交割品牌,只有交易所公布的交割品牌的商品才可以参与期货交割,非交割品牌的商品不得用于交割。期货品牌交割制度贴近现货贸易习惯,提高了买卖双方的参与热情,增强了期货盘面价格的代表性,对期货功能的发挥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品牌交割制度的创新同样被应用到了铁矿石期货上。随着混矿业务兴起,现货市场出现多种新矿种,设立主流矿品牌迫在眉睫。2019年9月,大商所宣布实施铁矿石品牌交割,限定可交割品牌并在质量升贴水的基础上引入品牌升贴水,将期货标的锚定在市场接受度高的主流矿种上,稳定买方接货意愿,增强期货价格代表性。
“自铁矿石品牌交割实施以来,PB、超特和金布巴等铁矿石占总交割量的80%左右,使市场对交割品有了良好预期。”大商所工作人员表示,大商所还持续研究增加国产铁矿石可交割品牌,目前已设有鞍钢精粉、本钢精粉及河钢精粉等多种国产可交割品,更加便利我国钢铁产业链企业利用期货市场进行风险管理。
多种交割方式:因品施策便利交割
合理的交割质量标准是期货交割顺畅进行的前提之一。买卖双方是否愿意开展期货交割,还需要考虑因贸易方式不同所产生的运输成本、销售成本、时间成本等因素。大商所在交割方式上进行了诸多创新,通过多样化的交割方式力求使交割流程更加高效、便捷,从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像大豆、玉米等大宗商品,货物品质会随着时间、储存条件等发生变化,再加上交割预报、商品入库、验收等环节,相较于现货贸易点对点的方式时间更长,传统的仓库交割无法完全满足现货企业的贸易需求。
为了解决上述难题,大商所创新推出了厂库交割制度,即以生产企业取代传统意义上的仓库,以生产能力和相应的信用保证作为出具仓单的依据,出库时按照买方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提供相应质量和数量的实物,以履行交割义务。
2004年8月,大商所首先在豆粕期货上应用了厂库交割制度。厂库交割的诸多优势显著提高了豆粕期货的市场运行效率,促进了合约功能发挥,此后又被应用于豆油、玉米、纤维板、鸡蛋等多个期货品种。
为了更好地服务实体产业,大商所还设计了多种交割方式,包括每日选择交割、一次性交割和期转现等。在畜牧生鲜品种上,由于养鸡场每日都会供应鸡蛋、生猪在100~120公斤期间每天增重约1公斤,一次性交割无法满足产业客户连续参与交割的实际需求,也限制了生产商供货能力。
每日选择交割让卖方客户在交割月第一个交易日至最后交易日前一交易日收盘前都可以提出交割申请,突破原有的一次性交割的时间限制,提升了交割便利性。
大商所工作人员表示:“我们还增加了车板交割,卖方在交易所指定车板交割场所将货物装载至买方车板后便可完成实物交收,不仅更贴合鸡蛋现货贸易特点,也减少了检验费、仓储损耗等费用,大大降低了交割成本。车板交割和厂库交割相结合可以有效提升鸡蛋期货的交割量和交割效率。”新规则实施后,鸡蛋交割量从2016年的36手增加至2023年的1671手,真正实现了“鸡天天下蛋,蛋天天交割”。
扩大交割区域:拓展期货服务范围
目前,大商所共在全国27个省份设立了581个期货交割库。交割库的选择一般会考虑仓库所在地区相关商品的生产或消费的集中程度、仓库的仓储条件、运输条件和质检条件等,核心是保障交割安全,降低交割成本。为了扩大期货市场服务的范围,大商所根据品种现货流通特点,通过制度创新扩展交割区域。2014年,大商所开始研究集团化交割制度,2015年、2016年相继在玉米期货上创新推出了延伸交割制度和集团交割制度。
延伸交割仓库相当于“加盟店”,是主体交割库在产区设立的存货地点,与主体交割库可能具有权属关系,也可以不具有权属关系,其交割业务由所属主体交割库统一安排;集团交割仓库相当于“自营店”,是以集团方式进行交割仓库管理,并依托集团企业信用建立交割风险分层承担机制。
2019年3月,维维股份成为大商所首家玉米集团交割仓库非东北地区分库。从此之后,大商所玉米交割库走出东北。此后,大商所分别在河北、山东、江苏、陕西等地设立了6家玉米集团交割库非东北地区分库。
集团化交割制度推出后,客户可以在产区就近入库注册仓单,节约了物流费用,大幅降低了产区客户的交割成本,提高了交割效率。通过集团交割模式,玉米交割库既深入了东北产区,又辐射了非东北地区的玉米销区,交割区域扩大、仓库库容增加,更好地满足了玉米价格市场化改革后市场快速增长的风险管理需求,大商所对全国玉米客户的服务能力和市场影响力也进一步提高。
在金融科技的助力下,上述一项项功能被逐渐搬进大商所移动交割App。2023年大商所对交割App功能进行了大幅优化,使在线办理效率提升50%以上,大大增强了操作的便捷性和灵活性。临沂松明贸易负责人英成龙作为生猪交割的买方,现在已经可以熟练地在大商所交割App上进行相关操作。他告诉期货日报记者,“我们首先在大商所官网注册交割App,它会全程提示并记录交割参与方的动作。App指南对交割流程的描述比较清晰,对我们交割有很大的帮助,降低了操作难度。”
从列队摆放的港口到“聚粮成塔”的仓库,交割业务紧追现货发展变化,从交割标准到交割方式方法,愈发贴近现货的交割制度,吸引了成千上万家现货企业参与其中,越来越多的现货企业利用期货交割对冲经营风险、增加销售渠道、扩大销售范围,进而提升企业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大商所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按照“一品一策”工作要求,继续遵循现货特点、贸易习惯,顺应市场不断发展的脚步,持续优化期货交割的制度和流程,更好地服务产业上下游平稳、健康发展。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