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聚焦“五个中心”建设,强调提升国际金融中心服务能级。去年8月,新修订的《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发布,多处提及期货市场的功能作用,明确要提高金融市场国际化水平,丰富金融领域“上海价格”“上海指数”指标体系。

作为扎根上海的重要金融基础设施,上海期货交易所坚持“中国平台、世界参与、全球共享”,持续打造服务全球实体经济发展的“上海价格”。日前,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了多家境外期货经纪机构,从海外交易者的视角了解“上海价格”的功能发挥与产业诉求。

境外客户参与热情高涨

2018年3月,我国首个对外开放期货品种——原油期货在上期所子公司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挂牌交易,其确立的“国际平台、净价交易、保税交割、人民币计价”原则沿用至今。此后,20号胶、低硫燃料油、国际铜等一批国际化品种纷纷从上海走向全球。

“与前一年相比,2024年参与上海期货市场国际化品种的境外客户数量、参与品种覆盖程度以及交易量都有增长,公司子公司横华国际期货的客户数量同比增加约1倍,成交量增长约3倍。”横华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江林强介绍道。

横华国际是中资期货公司“走出去”的典型代表,其服务对象包括大量近年来“走出去”的中资实体企业。江林强表示,中资企业通常对能源市场有较深的投资经验,对原油、20号胶等商品有较高的关注度。

除了“走出去”的中资企业外,横华国际近年来也接触了很多QFI(合格境外投资者)客户。“上海期货市场的国际化品种为QFI客户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投资选择和风险管理工具,尤其是在全球经济动荡时期,产业客户希望通过参与这些品种来分散风险,基金类客户希望丰富投资组合配置。”江林强说。

总部位于伦敦的苏克敦金融有限公司深耕全球金融市场超过五十年,近年来也在积极布局上海期货品种。据公司首席执行官马克·贝利(Marc Bailey)介绍,苏克敦金融已经将国际铜等常用交易品种整合到自研的交易平台进行交易,同时向客户提供可以伦敦、纽约和上海三地跨市场同时下单套利的API接入端口。

贝利表示,对于上海的期货市场,公司客户参与兴趣持续增长。其中,国际铜和原油是最有吸引力的合约,两者由于与国际市场相应品种的联动性强,对于工业保值客户和金融客户来说都是重要的工具。

摩根大通亚太区期货和衍生品清算主管本·詹姆斯(Ben James)表示,国际客户普遍认为中国期货市场是不容忽视的市场之一,并且十分期待能有更多机会与中国的期货交易所进行沟通交流,更加直观地熟悉交易所的政策,增进相互间的了解。

航运期货弥补国际空白

2023年8月18日,我国首个航运期货品种——集运指数(欧线)期货在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挂盘交易,该品种采用“服务型指数、国际平台、人民币计价、现金交割”的设计方案,被誉为我国期货市场近年来最具创新性的期货品种。

在集运指数(欧线)期货上市之初,磐石金融首席执行官石成虎便关注到该品种的巨大价值。“上期能源的集运指数期货自上市之后,仅用13个交易日,成交量已超过境外(包括美国、欧洲、新加坡等地)航运类衍生品全年的总成交量。运行一年多来,该期货品种成交活跃,日均持仓量达到8万多手,获得了境内外机构和企业的高度认可和参与。”石成虎说。

自2023年11月起,磐石金融与全球集装箱运输行业数据和研究机构Linerlytica建立合作关系,双方面向国际产业客户大力推广集运指数(欧线)期货,提升合约知名度、拓展国际客户群。2024年6月,磐石金融启动“2024磐石杯”集装箱航运期货模拟交易大赛,面向全球集装箱航运业的企业、高管和决策者开放,对优胜者的奖励便是一手集运指数(欧线)期货合约。

江林强同样观察到,全球航运市场规模庞大、涉及面极广。近年来,国际运价剧烈波动给众多从业者带来困扰,合同违约等现象频发。集运指数(欧线)期货作为服务型的指数期货,可以成为航运产业相关客户的风险管控工具,也可以作为航运市场供需的“晴雨表”。

在江林强看来,尽管目前国际市场上已有相关衍生工具推出,但市场交易并不活跃。而集运指数(欧线)期货上市一年多来,成交量和活跃度均远超境外同类品种。“就目前的流动性而言,集运指数(欧线)期货对境外客户是非常有吸引力的,甚至可能反向带动境外同类品种的活跃度。”他判断。

期盼更多品种对外开放

在受访的经纪商看来,近年来境外客户对“上海价格”的关注度与参与度明显提升,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中国大宗商品贸易在全球范围内的重要性持续增强。贝利表示,如今,中国既是全球最大的大宗原材料消费国,又是最大的生产国。上海期货市场的国际化品种凭借其独特的地域优势,与国际品种紧密联动,例如国际铜与伦铜、美铜之间形成的三地跨市套利机会,是最吸引公司客户的卖点。

二是中国期货市场的特有风控机制获得广泛认可。面对近年来美国原油市场“负油价”、伦敦镍风险事件等极端行情,中国期货品种的独特制度设计(事前保证金、涨跌停板、穿透式监管等)经受住了考验,同期原油、镍期货表现出较强的韧性和自我修复能力,为全球企业提供了价格参考和避险保障。

三是国际化合约的设计周密。中信期货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海期货市场的国际化合约历经深入调研与充分论证,市场容量庞大、流动性优异,为境外投资者带来了丰富的投资选择和风险管控手段。此外,国际化品种在交易时段、结算方式等方面也考虑了境外交易者需求,确保了良好的交易体验。

展望上海期货市场开放前景,经纪商从境外客户需求角度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呼吁更多国际化品种创新,并期待已上市国际品种的流动性能够不断改善。二是聚焦境外客户参与便利性进行规则优化。詹姆斯建议,在平衡好发展和风控的前提下,优化交易结算制度、探索扩大QFI参与度、建立与穿透式监管相匹配的持仓限额管理制度,为境外客户参与交易提供更多便利。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